漆的典故传说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漆的典故传说

漆的典故传说


女娲惩漆

 

  起初,天地混沌,盘古开天,女娲抟土造人,化生万物,创造了人类社会,天地间一切祥和,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,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。不知过了多少年,人类繁衍越来越多,人就养成了各种陋习,某人的一个儿子——漆,不但好吃懒做,还经常打骂双亲,恶性种种,劣迹斑斑,世人唾之。漆不思进取,反而变本加厉,漆的父母因之含恨离世。

 

  有人将其事告于女娲.女娲盛怒,曰“此人太可恨,如何处治?”有人说:“漆如此歹毒,恨不得取其血涂于木头。”女娲想自己造了人、日月,却没有给人使用的工具涂饰东西。于是,把“漆”变成树,用“漆”流的血涂饰工具。因人们对“漆”恨之入骨,遂拿刀割漆,将漆树千刀万剐。事后,女娲发现人不但要有吃有穿,更需要道德法律约束,遂让人凌迟漆树,流传千百年,以示对不孝子警戒、惩罚。

 

舜作食器

 

  相传上古尧时代,崇尚简朴,人们用的都是粗糙陶器。舜继位后,他用轻便华美的漆器作为食具,取代了尧时代的粗糙陶器。各诸侯国君认为此乃奢侈之举,表示不满。据《韩非子·十过》记载:“尧禅天下,虞舜受之,作为食器,斩山木而财子,削锯修其迹,流漆墨其上,输之于宫以为食器。诸侯以为益侈,国之不服者十三"。今天看来,舜作食器之举,客观上推动了漆器的生产,为此后大漆髹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 

  禹作祭器

 

  《韩非子.十过》曰:“舜禅天下,而传之于禹,禹作为祭器,黑漆其外,而朱画其内,绶帛为茵,蒋席颇缘,筋酌有采,而樽俎有饰,此弥多侈矣,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……”禹以漆作祭器,将帷幔、席几上均作彩绘,酒杯、勺子上都绘有文彩,供奉祖先的酒樽和俎案上都有髹漆装饰。这豪华的漆饰祭器,被各诸侯国认为是过于奢侈了,对此颇为不服气的诸侯国三十三个。禹作祭器,黑漆其外,而朱画其内,开启了以漆器为祭器、为随葬器具的风俗。从此以后,列国诸侯,无不以精美的漆器争奇斗胜,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器,作为饮食器,作为随葬品。在商周、战国、秦汉墓葬中,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漆器。

 

如胶似漆

 

 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感于心,合于行,亲于胶漆,昆弟不能离,岂惑于众口哉。”《古诗十九首·客从远方来》:“以胶投漆中,谁能别离此”。三国时期著名诗曹植的乐府中有歌曰:“胶漆至坚,浸之则离;皎皎素丝,随染色移;君不我弃,谗人所为”。曹植以胶与漆的至坚形容同胞兄弟之间的亲情,但是小人的谗言令素丝也被染上了杂色,曹植以胶、漆、丝比喻亲情关系。今天人们仍然用如胶似漆形容情人之间形影不能分离的情状。

 

欲漆其城

 

  据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载:“二世立,又欲漆其城。优旃曰:善。主上虽无,臣固将请之。漆城虽于百姓愁费,然佳哉!漆城荡荡,寇来不能上,即欲就之,易为漆耳,顾难为荫室。”于是二世笑之,以其故止。秦二世胡亥在深宫中突发奇想:何不以大漆像漆盾牌盔甲一样,将整个城墙都漆起来,使义军无法攻城,这才是固若金汤。优旃先是顺从奉承昏庸的二世,说皇上的主意太好了,主子不说为臣的也应请皇上办。漆城虽给面姓带来愁苦的劳役,但是漆了以后的城墙光滑坚固,使敌人无法攀登,只是大漆干燥需要荫室,比城墙还要大的荫室怎么建造呢?优旃巧妙的语言史愚蠢的秦二世打消了这个荒唐想法。

 

买椟还珠

 

  语出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,为木兰之柜,熏以桂椒,缀以珠玉,饰以玫瑰,辑以羽翠,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,此可谓善卖椟矣,未可谓善鬻珠也”。成语“买椟还珠”说的是一位楚国人带着一颗珍贵的宝珠到郑国去卖,郑国人看到装珍珠的漆盒十分精美,镶嵌珠玉,还用翠鸟的羽毛点缀,便把漆盒买下,却把珠子还给了楚国人。后以“买椟还珠,讽刺舍本逐末,取舍不当的人,告诫人们做事应分清主次,不要本末倒置;该故事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楚国所制漆器之精美绝伦。椟,本义:木匣,特指殊宝盒。

 

庄子梦蝶

 

  商周时代就有专门的皇家漆园,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私家漆园,赋税为1/4,高于其它所有生产项目的税收比例,这可以看出当时漆器生产的红火。在春秋战国时期设置有漆园吏,秦朝时期设置有漆园啬夫,汉朝时期设置有漆园司马。有名的道家哲人庄子作过宋国的漆园吏。《史记·庄周列传》曰:“庄子者,蔡人也,名周。周尝为蒙漆园吏”。漆园吏是管理漆树栽培、大漆生产的官吏,虽不是显官,但也不可小看,漆之为用大矣,可以富兵城之需,庄子的思想正是孕育于漆树之下漆园是一个漆树成阴,清静宜人的地方。庄周悠游于漆林之中,著书立说,或而梦蝶。王维的《漆园》诗中,咏庄周以明己志,诗曰:“古人非傲吏,自阙经世务。偶寄一微官,婆娑数株树”。

 

为漆而战

 

  在现代有为争夺石油而引发的战争,如海湾战争。在古代,则有为争夺漆而引发的战争。《水经注》记裁:“濮渠之侧有漆城,竹书纪年,梁惠成王十六年(公元前365年),邯郸伐卫,取漆,富丘城之者也”,意思是:邯郸伐卫,目的是取漆,漆可以富兵城。中国古代,漆是重要的生产资料,关系到富国强兵和国计民生,举凡国之税务,人民的生活用品、兵器、宫殿庙宇等,均与漆有关。

 

曲水流觞

 

  永和九年(353),王羲之于三月三日和名士谢安、孙绰等42人,聚会于绍兴兰亭,他们流觞饮酒,赋诗咏怀,在一觞一咏之间,得诗26首,合为《兰亭集》,由王羲之作序,其序逐成为书法名帖。后代均有仿曲水流觞,临水修楔的活动,并且在宫中也有曲水流觞之事,隋炀帝时,宫殿中没有曲池流水,隋炀帝曾作九曲漆渠于流杯殿上。《元珂南志》载:“流杯殿上作漆渠九曲,炀帝与宫人,为曲水之饮。”漆渠想必是以漆器作水渠,以替代河流,仿照王羲之曲水流觞而作”。

 

  羽觞即是耳杯,曲水流觞以漆耳杯的可能性最大。耳杯的形状像一条平底小船,两耳更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。木胎漆耳杯质地轻,不怕水,即使是盛满酒也能够浮在水上,这样可以顺水流而下,曲水流觞与飞觞醉月同样都是以漆耳杯饮酒的,前者具有江南文人的雅兴,后者具有中原饮宴的豪爽,同样都记录了古代诗人的诗酒风流。


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    地址: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秀雅路995号   

联系电话:029-88681025 传真:029-85254490  邮箱:sqsban@163.com

陕ICP备09000146号 技术支持: 众邦云